5月8日,工信部称,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,现将申请立项的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。项目建议书显示,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、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、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等,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。(5月9日中国新闻网)
近年来,随着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外观美、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大范围的应用。然而,由于每个车企品牌设计理念不同,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运用中似乎真的“隐藏”起来了——用户找不到门把手,无法开启车门。
细究近年来部分汽车事故案例,隐藏式车门把手也存在弊大于利现象。比如,强度不足、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、识别操作难(隐蔽无标志)、断电失效、夹手等,潜在逃生、救援风险。而这些弊端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风险隐患——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、增加紧急状况下的操作难度。
虽然车辆遭遇剧烈撞击时,传统凸出式车门把手和新型隐藏式车门把手,均可能因线路中断或车身形变导致失效,但是,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事故中暴露的安全风险,明显高于传统车辆车门把手。
也正如此,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》标准修订具备极其重大意义。一方面,强化安全冗余设计规范,增设机械应急与断电保护设施,确保在突发断电、碰撞等情况下,车门系统仍具备自主开启功能,为应急救援与人员疏散提供较为可靠保障;另一方面,完善隐藏式、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准化安全标识体系,遵循高辨识度设计原则,确保标识视觉可达性,降低紧急状况下乘员的逃生操作难度。
本质上,公众在讨论隐藏式车门把手缺陷时,讨论的是科技感与安全性孰轻孰重的问题。不可否认,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发展是一种趋势,但归根结底,车辆就是一种代步工具,过于渲染享受功能、辅助功能,对安全意识是一种冲击。
现如今,不只是隐藏式车门把手,很多“黑科技”都被应用在车上,但车企在追求利益、大力宣传所谓的贴心设计与酷炫功能时,是否在安全冗余设计上筑牢底线?比如,很多车企把智能化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当作卖点,但这些看似具备科技感的配置,有很大的可能性给乘客带来不可预测的危险。要知道,科技应该服务人类,有些“黑科技”过于追求“高大上”,便偏离了安全舒适这一根本。
无论何时,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都要排在第一位。若抛开安全问题,任何外观设计、辅助功能都会失去意义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你敢信吗?一群老外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当场破口大骂,凭什么这种片子不早点放出来!
合资顶不住了!超5米长,2.0T+9AT+四驱,降至16万多,依然卖不动
巅峰身价1.55亿❗27岁约维奇+29岁马夏尔+拉梅拉,成雅典新三叉戟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服务热线:
0750-3083681
乐鱼vip注册诚意邀请国内外客商莅临参观指导,欢迎惠顾!
打造并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团队,可以自行研制新型产品,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。